10年专注于在线油液传感底层研究开发与设备智慧润滑解决方案
全国咨询热线:0755-89998086
联系我们
智火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0755-89998086
手机:138 2521 4309
邮箱:1679624666@qq.com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3栋3号门9层
联系人:智慧润滑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监测百科
监测百科

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介绍(含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检定规程)

时间:2023-06-01 17:14:09 来源:油液检测仪厂家 点击:

  一、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介绍

  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是专门用于测量石油产品(如润滑油、燃料油等)中微量水分含量的仪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准确测量石油产品中的水分含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性能满足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的特点和功能:

  1. 灵敏度:这些仪器通常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石油产品中极小的水分含量。它们可以测量从几个百分之几到几十个百分之几的水分范围。

  2. 快速测量: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通常具有快速的测量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水分含量的测定,提高工作效率。

  3. 准确度和重复性:这些仪器提供高准确度和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准确测量和稳定重复测量结果。

  4. 多样化的测量原理: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使用多种测量原理,如库仑法、红外法、电容法等,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和应用需求。

  5. 自动化和便捷性:一些仪器具有自动化功能,可以实现自动进样、自动测量和结果输出,提供便捷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6. 数据记录和分析:这些仪器通常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可以存储测试结果并生成报告,便于质量控制和追溯。

  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在石油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帮助石油生产和加工企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避免因水分过高而引起的腐蚀、氧化、变质等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

石油产品微量水分监测

  二、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检定规程

  工作原理:

  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基于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进行测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作原理:

  1. 库仑法:库仑法利用水分在石油产品中的电导性与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水分含量。仪器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容来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 红外法:红外法利用水分分子在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特性来测量水分含量。仪器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红外光的强度来确定水分含量。

  3. 电容法:电容法利用石油产品中的水分与电容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水分含量。仪器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电容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4.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化学方法,使用特定的试剂(如卡尔费休试剂)来滴定样品中的水分,根据滴定液的消耗量来确定水分含量。

  使用方法:

  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的使用方法一般如下:

  1. 准备样品:根据仪器的要求,准备待测的石油产品样品。确保样品干净、无杂质,并按照指定的容量注入到仪器的测试池或样品室中。

  2. 设置参数:根据需要,设置仪器的测试参数,如测试时间、温度等。这些参数可能因不同的仪器而有所差异,可根据仪器的使用手册进行设置。

  3. 开始测试:启动仪器,并等待测试过程完成。仪器会根据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进行测量,可以显示或输出测量结果。

  4. 数据记录和分析:根据需要,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这可以帮助判断产品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整生产过程。

  检定规程:

  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的检定规程可能因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检定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1. 校准:校准仪器,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校准可以根据仪器的要求和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

  2. 重复性检验:进行多次测量,验证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这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品或不同样品来完成。

  3. 精 密度检验:检验仪器的精 密度,通常是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测试,比较测量结果的偏差。

  4. 溯源和追溯: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与国家或国际标准的一致性,要求使用具有溯源和追溯能力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验证。

  具体的检定规程和方法可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仪器厂家提供的文档和指南。在使用和检定石油产品微量水分测定仪时,建议严格遵循相关规程和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智慧润滑为您提供:石油产品微量水分监测解决方案。对产品感兴趣的话,联系我们给您发送产品资料和报价。

本【石油产品微量水分监测】能实时在线监测设备机械的润滑油粘度、水分、油品品质、磨损颗粒、污染度清洁度、泄露、温度、密度、饱和度、振动等参数。设备具有消泡、防爆、智能预警等功能。为设备故障停机预测、维修、换油提供依据。大大提高了生产输运的安全性。